不懂说话却可以唱歌?!

首个中风复康合唱团

「乐随风合唱团」不是一般的合唱团。它的成员很特别,皆是中风病患者及照顾者,因为中风及随来的失语症令生活起了巨变。在2015年至2018年这三年间,合唱团让他们唱歌兼写歌,还怀着自信走出小区,于2018630日举行「唱到甩肺音乐会」。其中的团员鲍慧媚(Dora)、詹碧常(Shirley)及Shirley妈妈跟随合唱团的过程中,对于这个结合脑神经音乐治疗 (Neurological Music Therapy)以及小区音乐 (Community Music)的复康方式赞不绝口。

从发出单音到唱出《喝采》

现年五十六岁的Dora,十一年前因左脑中风导致右边身体行动不遂需要坐轮椅,说话又说不到。因当时完全没有先兆,她感到非常伤心。出院后辗转在不同复康中心进行治疗。

在说话能力方面,Dora起初一个字也说不出口,只能发出「啊、啊」声音,恍似变回婴儿。她回忆道:「譬如想讲『垃圾桶』,要先想一想,才知道这个东西是用来做甚么。」。丧失言语能力,她非常沮丧。后来她到香港复康会的小区复康网络参加言语治疗,发现效果很好。经过不断练习和找人聊天练习,Dora花了三年的时间,慢慢恢复说话能力。

2015年合唱团成立,Dora第一时间参加。她觉得学到把歌词成功地唱出来,令她觉得开心,因为唱歌时可以将内心的情绪透过歌曲表达出来。她特别喜欢唱熟悉的歌,如《喝采》、《上海滩》等。而合唱团成员亦透过共同作曲及填词,道出心声,虽然大家都经历过失去语言能力的痛苦,但只要不气馁,继续努力,与同行者互相支持,定能再以说话,甚至唱歌表达自己。

照顾者一同唱歌纾压

除了中风患者之外,合唱团亦不乏照顾者的成员。Shirley妈妈忆述当时女儿在外地旅行途中突然中风,亦悲从中来。出事时正值凌晨时分,Shirley妈妈见到女儿在床上抽搐致倒于地上,起初还以为女儿睡得那么沉,但后来发现她怎也叫不醒,于是便急送往距离四小时车程的医院。又因为医院设备不足,又花上另外四小时送往城市医院救治。回到香港的医院,足足住了两个多星期,Shirley终于醒过来了。Shirley妈妈说:「她开始张开眼,眼光光,都认不出阿妈。你说我当时心情怎样?」

初期为了照顾Shirley, 妈妈终日东奔西跑,早出晚归,整日陪着女儿身边,做物理治疗、职业治疗、学说话。Shirley妈妈认为参加合唱团之后,自己很开心。当她见到女儿学唱歌之后,进步了很多,亦感到很欣慰。「以前她不会说话,不懂表达,现在都学懂讲『好不好、得唔得、是不是』等。」

「出事那段时期真是很凄凉,但看见她现在可以说到单句,我开心了很多。她今年进步了不少,更识得同阿妈驳嘴。」Shirley和妈妈随即互望对方笑起来了。在合唱团之间成员彼此鼓励,看见其他成员有进步,亦会激励Shirley自己也要努力。

音乐治疗失语

音乐治疗师钟敬文提到,合唱团利用音乐治疗中风,正是套用了脑神经音乐治疗(Neurologic Music Therapy)的复康方式,特别用于表达性失语症,即左脑脑区受损致右半身不便的患者,左脑主要负责言语表达,但音乐方面却不受影响。

另外,脑神经音乐治疗当中的MIT(Melodic Intonation Therapy)方法,是将一句句子,配合一个新的旋律和节奏,让患者学识唱出来。句子是日常生活会用到的句子,最后把音乐拿走,看看患者能否把句子说出来。

除了患者的言语上功能改善,情绪亦是重要一环。在复康过程中,我们往往忽略了他们的动力和情绪。音乐正正是给患者抒发情绪,带来动力。因患者每日要重复做多次练习,要维持持久力、专注力是很困难的,所以在音乐陪伴之下,他们可以做多些。

合唱团同时发挥小区音乐治疗作用,重建立康复者的自信心、对这群体的归属感,配合朋辈的支持,团员对小区作出回馈和连系,以自身经历宣扬健康。

继续唱到「甩肺」

音乐会的名称叫「唱到甩肺」,原来是他们的写照。合唱团团员,除了离世的原因,绝大部分由参加至今,都很稳定地每星期四回中心练习。有些住得远的,要电召复康的士过来。「唱到甩肺」背后的意义是,大家都想用尽力用尽情去唱歌,将三年来的恒心和毅力,激情地唱出来,特别是唱他们十分喜欢的歌,可感受到他们澎湃的情绪。所以「甩肺」是由行动力去到内心,是用力地唱出来。

今后,「乐随风合唱团」继续怀着「唱到甩肺」的心,用力地唱,用力地康复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