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復康會回應2023年施政報告康復服務政策 支持推進基層醫療健康藍圖、加強照顧者和跨境安老支援
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李家超今天發表2023年《施政報告》,香港復康會總裁梁佩如博士對於《施政報告》中提出政策方向,包括推進《基層醫療健康藍圖》的發展和實踐、繼續加強對照顧者的支援、採納通用設計及通達概念等,表示歡迎。而本會作為跨境養老的營運機構之一,欣賞政府能爭取更完善的配套,特別是在醫療層面擴大「長者醫療券」的適用範圍至大灣區內合適的醫療機構,提高在內地養老的醫療保障。另外,本會喜見新一屆康復諮詢委員會將有更多殘疾人士和照顧者的代表參與,這既是鼓勵相關持份者實踐社會參與,亦有助為政府推動相關事務及政策提供更全面的意見。
香港復康會對《施政報告》內不同範疇的政策的落實執行作出以下建議:
無障礙環境和交通
- 本會自2019年起倡導以「通用設計」作為設計無障礙設施和通道的原則,令殘疾和行動不便社群與一般人士一樣無差別地使用不同社區設施。本會欣悉政府明年把通用設計及通達概念,納入屋宇署的樓宇設計手冊中,並由副司長統籌跨部門跟進,此項措施將有助推動未來香港城市出行環境的無障礙。本會認為在設計手冊加入上述概念外,亦需制定實用指引及技術標準,以及檢視及諮詢殘疾人士在現時設計規定中「最低標準」和「建議/必須遵守」的可調整空間,讓無障礙標準與時並進,符合整體殘疾人士的需要。
- 本會亦喜見政府將資助的士業界引入可供輪椅上落的電動的士,並認為政府亦需要為小巴營運者提供津貼及誘因,推動無障礙電動小巴的引入和使用。
- 此外,政府需要就引入的可供輪椅上落的電動的士和無障礙電動小巴制訂無障礙設備之規格和標準,以確保所採購的型號適合香港普遍輪椅使用者和行駛環境。
殘疾人士就業支援
- 本會欣悉政府為領取綜援而有工作的殘疾人士每月發放額外津貼,以改善殘疾人士就業不足問題。此外,本會建議政府可進一步應用「工作福利」思維(workfare)及為企業提供誘因聘請殘疾人士兩方面著手處理現時殘疾人士就業不足的問題,包括:
- 提高關愛基金中的「為獲聘於有薪工作的高額傷殘津貼領取者提供津貼以聘請照顧者試驗計劃」中的津貼額及其使用彈性,讓有薪工作者能選擇以實報實銷方式購買可影響工作表現的醫療復康器材;
- 設立一個聘用殘疾人士的指標(如2%至3%),並為每年度達到此指標的非政府機構及企業提供額外資源(如設有上限的改善無障礙工作環境的實報實銷資助)、津貼(如聘用達半年者的薪金補貼)及稅務寬減,以直接鼓勵非政府機構及企業(包括社會企業)增聘殘疾人士。
照顧者支援
- 本會過去一直倡議加強照顧者的社區支援服務及增加暫託宿位,喜見政府採納多項建議,為廣大照顧者帶來希望。本會認為在地區進行試點讓「關愛隊」透過探訪或接觸,對協助識別有需要支援的護老者和殘疾人士照顧者有一定幫助。然而,在理解照顧者的處境和需要上,現時香港不少殘疾人士和病人自助組織設有關顧服務,當中不少照顧者更以過來人身份參與,推動互助自助。因此,本會建議民政及青年事務局加強「關愛隊」與自助組織的合作,例如邀請自助組織成員在關愛隊項目中與「病患及照顧者關顧與社區復康」等範疇上共同協作,探訪並招募有需要居民,讓自助組織協助拓展病患者及其家屬的社區支援網絡,並及早識別和轉介高危家庭至主流服務。
罕見疾病支援
- 本會對政府簡化罕見疾病的新藥註冊流程表示支持。為進一步實踐全面的罕病支援政策,本會建議由醫務衞生局帶頭成立「罕見疾病策略委員會」設立中長遠罕病治療及照顧支援策略,並為香港罕見病確立定義。
- 為加快罕見病患者的確診過程,本會亦建議透過醫社合作模式,開展罕見病及早鑑定和檢測的協調服務,連結社區醫療單位、病人自助組織以及相關社福機構之間的協作,加快確診過程。
- 在照顧支援上,本會建議為成年發病的罕見病患者及其家庭開展一站式社區支援服務的試驗計劃。
關於香港復康會
香港復康會成立於1959年,致力推動傷健共融,提供的一站式復康服務,幫助殘疾人士、長期病患者及其照顧者走過艱辛的復康路。本會的跨專業團隊為患者設計全面的復康方案,發揮最大復康效能。我們亦有提供職業復康及再培訓服務並提供就業機會,幫忙殘疾人士、長期病患者及意外傷者重投職場。另復康會支持發展基層醫療,負責營運三個地區康健站。復康會同時擁有全港最大的無障礙運輸車隊,2022/23年載客人次繼近100萬。我們亦透過研究及倡議工作,與不同界別的持份者合作,推動齊建促進參與、共融、關愛的社會。
香港復康會在香港及內地設有逾30個服務點,2022/23年度服務人次逾130萬,改變無數大大小小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