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复康会总裁梁佩如博士(图右)与香港树仁大学辅导及心理学系助理教授刘喜宝博士(图左)就「疫情下长期病患者精神健康状况」发表研究报告,并邀请了中风患者刘女士(图中)分享疫情期间的精神及心理状况。

香港復康會疫情下長期病患者的精神健康研究結果

香港复康会研究调查发现

疫情下减少对外接触 过半长期病患者出现精神健康问题及抑郁征状

【2020年12月16日-香港】香港复康会联同香港树仁大学辅导及心理学系进行新冠肺炎疫情下首个有关长期病患者的精神健康状况调查,发现他们大多出现抑郁、焦虑等精神健康征状。

研究发现,长期病患者因新冠肺炎疫情减少外出,与外界联系的活动减少令他们的精神健康出现明显影响,超过50%长期病患者在10月疫情稍缓后仍有出现精神健康问题的征状,包括抑郁征状(31%)、及焦虑征状(43 %)。

疫情下社交活动减 长期病患者精神健康较差


疫情下不少社交及复康活动暂停,对长期病患者精神健康的影响尤其明显。研究发现,超过40%长期病患者减少了运动或户外活动,这组别出现精神健康问题的百分比约60%;超过50%长期病患者减少了与他人联络或参与社交活动,出现精神健康问题征状的人数百分比达55%至63%;另外,近50%长期病患者减少了参与病人自助组织或互助小组的活动,这个组别出现精神健康问题征状的百分比高达60%。

长期病患者也会与其他人一样,透过不同媒介接收疫情相关资讯,但接收得多也未必好。研究显示,超过50%长期病患者同意疫情相关的资讯为他们带来负面影响(如太频繁接收资讯、未能厘清不同资讯),这个组别出现精神健康问题征状的百分比达60%以上,相对疫情资讯没有带来负面影响的组别较高。

增加网上服务成效更好

共同参与研究的香港树仁大学辅导及心理学系助理教授刘喜宝博士指出,今次疫情因不确定性高、影响深远广泛,容易造成巨大心理压力。长期病患者一方面会因疾病、社交网路匮乏、经济因素等而令他们于疫情中受更大压力。另一方面,病患者适应自身疾病过程中所获得的智慧和积极心境却可有助他们于逆境保持身心健康。今次疫情也驱使社福机构的服务模式,由以往较长时间的面对面服务,

渐渐变为透过资讯科技,按情况为患者提供时间短但较频密的服务。有研究显示,此模式对部分患者例如轻至中度抑郁的人士,效果会较传统线下模式好。

香港复康会在疫情期间,也透过网上讲座、网上课程、网上活动、网上互动工作坊,以及长期病患者心理社交支援服务等,保持与长期病患者的连系,解答他们有关自身疾病的问题,同时获得心灵上的支持,服务推出至今亦获得服务使用者的正面评价。

香港复康会总裁梁佩如博士表示:「长期病患者佔香港人口近三分之一,他们的精神健康状况值得关注,长期病患者是香港复康会主要服务对象之一,近年复康会也推出不同的服务针对这群对象的精神健康需要,例如较早年设立的e2care心灵康程序,以及近期因疫情推出的网上服务,线上线下结合的服务模式,将会是复康会未来服务发展的重点。」

梁佩如博士亦建议,长期病患者除要保持良好防疫行为外,亦可在家中进行合适的运动,以及善用不同工具与外界保持联系,而公众亦应多关注长期病患者的精神健康状况及对他们多发放正面鼓励性讯息,以助他们对抗疫情。

是次研究在今年10月至11月期间,透过网上问捲方式收集了436名18岁以上,居于香港的长期病患者的回复并纳入分析。

香港復康會簡介

香港復康會於1959年成立,多年來為有需要人士提供復康治療、健康管理、無障礙交通及旅遊、職業培訓及長者院舍等一條龍服務,令不少殘疾人士及長期病患者可以重投社會,活得有尊嚴。該會亦透過研究及倡議工作,與不同界別的持份者合作,推動齊建促進參與、共融、關愛的社會。

香港復康會在香港及內地設有逾30個服務點,每年服務人次超過130萬。

香港樹仁大學輔導及心理學系簡介

香港樹仁大學輔導及心理學系於1977年開始提供心理輔導的課程。學系傳統重視融會以人為本的輔導藝術及以科學實証為本的心理學理論,為學生提供全面的輔導及心理學知識傳授及訓練。現時,學系提供由香港心理學會認可的本科(輔導及心理學(榮譽)社會科學學士,及心理學(榮譽)社會科學學士)、碩士 (社會科學碩士(輔導心理學),及心理學社會科學碩士) 以及輔導心理學博士課程,近年學系亦致力發展研究為主的哲學碩士及博士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