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助殘疾 鳯凰展翅 豐盛人生
  • 简
  • 繁
  • EN
  • A A A
社區復康網絡
  • 主頁
  • 我們的服務
    • 長期病社區復康服務
    • 心理社交支援服務
    • 病人互助發展中心
    • 「康程式」 網上服務
    • 賽馬會「柏動愛」柏金遜症關懷計劃
    • 賽馬會安寧頌「安晴.生命彩虹」社區安寧照顧計劃
  • 服務使用者分享
  • 週年誌慶
    • 傍住你前行 30年不斷進步
  • 最新資訊
    • 最新通訊
    • 活動回顧
  • 聯絡我們

「如果我當初選擇繼續『收埋』自己,就沒有今天的自己。」能行出第一步,有得着的會是自己。2010年榮獲最傑出腦癇症人士的62歲李應儀,以往很害怕讓人知道自己的病,現在她能夠將患病經歷轉化為真人圖書館的故事。

「我媽媽常說不要讓人知道自己的病。現在我怕甚麼,只要開心就可以!」已退休的幼稚園老師Mabel在3歲時已經被診斷出腦癇症,成長的過程頻繁見醫生,靠着藥物控制病情。每次在街上發作,Mabel都會很無助,即使心有預感,但卻不能避免事情發生。她仍然印象深刻有次「突然跌倒在地抽搐,一兩分鐘後甦醒過來,看到身邊很多人圍着自己卻不幫到我。回到家,我躲在被窩裏不斷哭不斷哭。」在家中,她也曾經數次因此受傷,需要到醫院接受治療。

成長的過程,Mabel由害怕,慢慢學懂捉緊機遇。一直以來,她也是在父親公司工作,偶然看到幼稚園老師招聘,便鼓起勇氣應徵做半職,後來被校長欣賞轉為全職,一做就是二十多年。對於復康機會,她也是如此懂得把握。1994年,Mabel在醫院看到香港復康會的講座海報,便參加了那次活動,漸漸對自己的疾病認識多了,也學懂如何與此共存。能夠控制到病情後,Mabel積極進修幼兒教育和不同電腦課程,也參與不少義工活動,希望透過活動幫助其他病友,並於1997年成立協癇會。

義工服務一做就做到如今,Mabel作為今屆香港協癇會主席,工作包含處理會務、籌備會員大會、聖誕、中秋、講座、日營、宿營不等。「我的社交層面廣闊了很多,認識到家屬、病友、社工、本會職員、會員,能夠與他們建立深入的關係。很多事情家人不能感受到,但病友們作為同路人,可以互相感受到。」這也是Mabel一直堅持做義工的原因。即使已經退休,她仍然希望能回饋社會。

「如果不是認識到香港復康會,如果不是看到醫院的復康會講座海報,就沒有今天的我。」Mabel認為最大的改變,是在她踏出自己的第一步後,信心增多了,人也更正面了。「是不開心,是傷痕纍纍,但我都向前行。」這刻的她,只想傳遞希望。她能夠做到並走得過,她也相信其他人同樣可以。

追蹤及訂閱我們的頻道

Find us on Facebook Subscribe our YouTube channel
Find us on Instagram Find us on Instagram

參與我們

按此訂閱 按此捐款
按此義工 按此與我們聯繫

服務資助

社會福利署資助服務

會員機構

Community Chest Agency Member
HKCSS Agency Member
網站地圖  |  免責條款  |  無障礙聲明
Copyright © 2021 - The Hong Kong Society for Rehabilitation
  • 主頁
  • 我們的服務
  • 服務使用者分享
  • 週年誌慶
  • 最新資訊
  • 聯絡我們
【慢性阻塞性肺病】療癒之旅:當鬱悶遇上陪伴 【中風】探索靜觀之道 建立生命新常態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