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助殘疾 鳯凰展翅 豐盛人生
  • 简
  • 繁
  • EN
  • A A A
社區復康網絡
  • 主頁
  • 我們的服務
    • 長期病社區復康服務
    • 心理社交支援服務
    • 病人互助發展中心
    • 「康程式」 網上服務
    • 賽馬會「柏動愛」柏金遜症關懷計劃
    • 賽馬會安寧頌「安晴.生命彩虹」社區安寧照顧計劃
  • 服務使用者分享
  • 週年誌慶
    • 傍住你前行 30年不斷進步
  • 最新資訊
    • 最新通訊
    • 活動回顧
  • 聯絡我們

中風病人靜觀情緒變化   確立家人最重要 

大雄現年64歲,約十一年前中風,左邊身一度癱瘓,初時須坐輪椅,他堅持每日做復康運動,活動能力逐漸恢復,現時可用一般拐杖及自理生活。大雄從沒因病而怨天尤人,他提早退休後搬回老家,與媽媽、弟弟同住,平日積極參加義工活動。大雄指報讀課程主要想改善和媽媽的關係,「平日媽媽負責煮飯,要遷就我飲食清淡。病癒初期我較緊張,又可能因為中風影響脾氣,有時忍不住反映食物太鹹。老人家顧面子,覺得我每事批評,二人常為小事吵架。」

課堂上,社工講解腦袋運作方式,利用靜觀讓參加者觀察念頭和情緒的來去。「第一堂社工講解人的腦袋大多時『自動波』運作,沒有經過深思熟慮,如呼吸、行路等,但生活上並不能全靠『自動波』,否則會太衝動。」大雄尤其記得第三堂的靜觀練習,令他體驗到平靜。「社工帶領我們專注呼吸,我心境即時平靜下來。我學會要『停一停,諗一諗』,腦海閃過的字句不要一下子就說出來。以前和家人為生活瑣事吵架,想到甚麼就大罵出口,好激烈。現在和家人爭執少了,就算吵架都會馬上醒覺煞停,自己走開一會,讓大家冷靜。」

「珍惜家人、活在當下」是大雄在課堂上重新確立生命重視的事情。「家人對我來說最重要,媽媽已80歲,有時就是聽不進意見,那就接納包容她,不再為小事吵架煩惱,傷及感情。」

試新事物如開竅   中風也可擲飛鏢  

長期病患者或復康人士的憂慮比一般人多,大雄亦不例外,打風落雨也叫他擔心。「我外出要用拐杖,下雨的話要撐傘,我擔心應付不來。」大雄在課堂上學會一招「別管它」,非常有效。「原來念頭會突然飄出,有時還會『諗衰嘢』令自己擔心,只要『別管它』,念頭待會便消失,很有趣。我也很好運,每次去做義工天氣也不太壞,其實根本不用如此擔心。」

「有一堂的功課是跟陌生人聊天,有日我行過海邊見有人釣魚,就跟他『吹水』。」中風復康者大雄笑說,ACT課鼓勵走出comfort zone,令大雄發掘了新興趣擲飛鏢。「社工叫我們跟陌生人聊天、走不同的路回家、去麵包店買不同的麵包。有日去經常幫襯的麵包店,才發現店內的麵包款式非常多,怎麼我從來只買固定的兩三款?現在試試這個又試試那個,我好像開竅似的!以前我性格保守內向,覺得人生好悶。原來只要願意嘗試,生活的情趣可多。」課程後,大雄發掘到新嗜好,「我喜歡攝影、踏單車,但中風後我提不起大相機,便改為電話拍攝,踏不到單車,我就開始擲飛鏢,一樣可以。」

追蹤及訂閱我們的頻道

Find us on Facebook Subscribe our YouTube channel
Find us on Instagram Find us on Instagram

參與我們

按此訂閱 按此捐款
按此義工 按此與我們聯繫

服務資助

社會福利署資助服務

會員機構

Community Chest Agency Member
HKCSS Agency Member
網站地圖  |  免責條款  |  無障礙聲明
Copyright © 2021 - The Hong Kong Society for Rehabilitation
  • 主頁
  • 我們的服務
  • 服務使用者分享
  • 週年誌慶
  • 最新資訊
  • 聯絡我們
【腦癇症】第一步的勇氣 【照顧者】轉念 · 自由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