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na Kwok, project manager of End of Life programme 香港復康會「安晴.生命彩虹」社區安寧照顧計劃項目經理郭燕儀

香港复康会「安晴.生命彩虹」小区安宁照顾计划项目经理经理郭燕仪表示,每年有近二万四千名非癌症类的长期病患者,只有大约1.5%的晚期长期病患者在临终前,曾经接受纾缓治疗服务。可见相关的小区支持服务需求甚殷。

Simon, Pakinson's patient 柏金遜症患者Simon

Simon患有巴金森症超过14年,病患影响到Simon的活动能力、说话及吞咽能力。亦因与家人在照顾方面产生不少磨擦,影响Simon的情绪。计划协助派义工为他提供情绪支持,协助他完成心愿–出了一本自传,并有医护同工提供支持,改善Simon的护理照顾。Simon于是次展览与摄影师合作,将其日常生活状况呈现在照片中。

Mr Au, chronic illness patient 慢阻性肺病患者區伯伯

区伯伯近年受慢阻性肺病及轻微脑退化所困扰,平时需要靠家用氧气机呼吸。他平日的生活被受气促影响,经常出入医院。计划为区伯伯提供情绪支持,安排义工作探访及陪伴外出,使他生活有所寄托,减少孤独感。区伯会于是次展览与摄影师合作,将其多年与病痛共存的情况呈现在照片中。

Ms Wong, caregiver 照顧者黃小姐
The caregiver Ms Wong's family photo 照顧者黃小姐的家庭照

黄小姐的哥哥于2017年初因晚期肾衰竭,参与本服务至2017年年中过世。 计划团队协助黄小姐哥哥的症状管理,促进家人之间融和,完成他的心愿 –拍摄家庭照;以及为黄小姐提供照顾者支持和后事支持。黄小姐认为,这类服务有效帮助长期病患人士好好走过最后一程。

Art pieces in the End of Life Exhibition 感覺有時:安寧照顧藝術展展品
Art pieces in the End of Life Exhibition 感覺有時:安寧照顧藝術展展品
Art pieces in the End of Life Exhibition 感覺有時:安寧照顧藝術展展品

计划运用了表达艺术,促进晚期长期病患及家人的情感的表达及彼此的沟通。艺术展展出他们的作品和私人对象背后的故事、临终前心愿及生活小节。

香港复康会为晚期病患者举办艺术展今日开幕

(2018年9月20日,香港)香港复康会举办的「感觉有时艺术展:安宁照顾艺术展」今日开幕,展出共10位晚期病患者及家属的作品及物品,艺术展希望启发大众思考生死议题,及鼓励大众关注晚期长期病患者的安宁照顾的重要性。

艺术展由今日(9月20日)至10月2日举行,观众可从中细味晚期病患者及家人的作品和私人对象背后的故事、临终前心愿及生活小节。同场亦展示20多位义工和同工的作品,讲述他们对生命和安宁照顾服务的体会。此外,香港复康会邀得艺术家参与上门家访,并以不同艺术形式展现家访后对亲情和生死的体会,创作品亦于艺术展中展出。

香港复康会「安晴.生命彩虹」小区安宁照顾计划项目经理郭燕仪指出,香港每年共有四万多人死亡,当中有多于一半是死于晚期长期病患,如慢性阻塞性肺病、末期肾衰竭、严重心脏衰竭、晚期脑神经疾病等。然而,只有大约1.5%的晚期长期病患者在临终前,曾经接受纾缓治疗服务,远低于癌症病患者的80%。可见相关的小区支持服务需求甚殷。

安宁照顾引入表达艺术

有见及此,香港复康会自2016年起,参与推行赛马会安宁颂:「安晴.生命彩虹」小区安宁照顾计划,本计划主要提供三方面的服务:家居训练,提升家属的能力处理患者的身体症状;协助患者规划有意义的晚期生活,完成未了心愿;及促进患者及家人商讨晚期照顾安排、临终治疗及后事意愿。

郭燕仪表示,在服务过程中,患者及家人往往怀着复杂的情感,难以言喻。有些患者亦因为疾病影响言语能力,无法好好表达。故此计划运用了表达艺术,促进他们情感的表达及彼此的沟通。

除了服务的患者及家人外,表达艺术同时亦协助参与计划的工作人员及义工,使他们在提供服务时所牵动的情感有所整理,令他们能够继续帮助其他服务对象。

计划共服务接近200位晚期患者、300位家属及培训超过100位安宁服务义工。而计划的成效研究显示,参与本计划的患者,无论在晚期身心症状、对死亡的恐惧、与家人的沟通方面,都有正面和显著的改变;而家属方面,在患者离世后,情绪困扰已大大减少。

「感觉有时:安宁照顾艺术展」

主办:香港复康会

日期:2018年9月20日至10月2日

时间:星期一至五      下午2时至7时

星期六、日及公众假期 上午11时至下午7时

地点:JCCAC 赛马会创意艺术中心L0艺廊 (九龙石硖尾白田街30号地下)

查询:2549 77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