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起:无障碍关注平台成员甄俊杰先生、无障碍关注平台成员麦耀强先生、狄志远议员办事处行政主任彭意婷小姐、香港复康会研究及倡议中心顾问陈君宁女士、立法会议员狄志远、香港复康会研究及倡议中心社工李楚峰先生、无障碍关注平台成员王芷欣小姐及无障碍关注平台成员梁安琪女士。

 

无障碍巡查研究:残疾人士出行所需时间比健全人士多达 2.4 倍

促强化配套、改善设计、投放人手支援及加强公众教育

香港复康会研究及倡议中心及立法会狄志远议员办事处于本年6月底至9月中,联同无障碍关注平台(下称平台) 的轮椅出行和行动不便人士(下统称残疾人士) ,透过体验、观察和访问等方法,于港铁公司(下称港铁) 车站进行「残疾人士使用港铁升降机巡查研究」。研究结果发现残疾人士要前往没有港铁升降机到达的出口的所需时间比健全人士多至少10分钟,差距最长更超过半小时;而残疾人士使用升降机到车站不同楼层的所需时间,是健全人士使用扶手电梯(或楼梯)到相同地点的2.4,导致他们的出行意欲减少。研究团队认为「无障碍设施不应只是『看得到』,更要『用得到』」,并共同促请港铁和相关政府部门与社区持份者通力合作,透过「强化无障碍设施的配套、改善设计、投放人手支援及加强公众教育」四大方面改善残疾人士使用港铁升降机出行的体验。

无升降机直达出口   残疾人士地面「盲摸摸」找路感沮丧

研究于蓝田、太古、铜锣湾和上环站进行合共20次轮椅出行人士及8次健全人士出行体验,结果发现残疾人士要前往没有港铁升降机到达的出口的所需时间比健全人士多至少10分钟,差距最长更超过半小时,若加上通达设施指示不清晰、没有职员协助、路面欠缺斜道等因素,需要的时间将更长。香港复康会研究及倡议中心社工李楚峰先生指出:「即使体验者对找寻路线很有经验,都要至少迟健全人士10分钟到达,相当于港铁元朗站至荃湾西站的行车时间;而最长的时间差是36分钟,足够让人搭港铁由新界过海到港岛」(见附录图一)

健全人士礼让意识有限   站内被逼「游”車立”河」挨骂

针对乘搭升降机的体验,研究于平日繁忙时间的油麻地、何文田、大窝口和金钟站这四个车站进行,结果发现残疾人士使用升降机的所需时间平均是健全人士搭扶手电梯或行楼梯到各层的2.4倍,部份车站所需时间中位数最长更接近9分钟(见附录图二)。有研究体验者怕引起他人不满、有其他有需要人士在排队、优先使用标示被占据等原因没有使用优先使用的空间,他们期望繁忙时间能有当值职员指示各类有需要人士优先使用升降机,以缩短等候升降机的时间。同时,体验者指出因等候时间太长,如有空间便会立即进入升降机,却会被健全人士理解为「游”車立”河」,更有机会作出敌视甚至出言指骂。李先生补充:「研究显示健全人士乘搭升降机也不会比搭扶手电梯或行楼梯快,其所需时间中位数(233) 是使用扶手电梯的2.3倍,所需时间也更不稳定。因此,培养大众具有升降机礼让意识十分重要。」

升降机地面标示不见标准   轮椅出行人士更难便捷进入升降机

针对升降机优先使用的情况,研究于6个转车站共12(每次半小时) 观察健全人士、持婴儿车(或行李/手推车)人士、持手杖行动不便人士和轮椅出行人士四类人士平均等待多少次才进入升降机的数据。数据显示平均10位等候的轮椅出行人士中,未能于第一程进入升降机的百分比比健全人士组别高 1.8 。受制于乘客胡乱排队、红色优先使用标示的设计、通道狭窄或个人心理局限等因素,有需要人士较难优先使用排队。香港复康会研究及倡议中心顾问陈君宁女士补充:「调查同时包括巡查90(9成半)有往来大堂及月台升降机的港铁站和50(7成半)有往来地面及大堂升降机的港铁站,结果发现升降机标示设计方式均颇常出现不一致的情况(达一半车站),间接令优先排队方式较难运作;而月台地面没有前往升降机的标示的车站占至少46%,未能方便有需要人士更快由车厢到达月台升降机。」

公众认同增加职员人手   以支援有需要人士使用升降机

为了解公众对上述体验及巡查数据的看法,狄志远议员办事处于 9 月中在油麻地进行街站调查,成功收到163份有效问卷,当中达60%是非长者受访者。狄志远议员表示:「达6 成受访者认为残疾人士由油麻地站月台到地面平均需时达10 分钟是不能接受,以较年轻(45岁以下)及「从不/甚少使用升降机」组别的接受程度较低;另外,高达8成4受访者认为需要增加人手在升降机前支援,结果反映即使是大众也对于有需要人士使用无障碍设施的不便感到不满和认为需要落实措施改善。 」

有见及此,香港复康会、立法会狄志远议员办事处及无障碍关注平台共同提出以下建议,希望港铁和相关政府部门能够强化以「提升无障碍设施的使用体验」作为政策导向,改善车站内外「出行链」的通达性,让有需要社群能够更优先使用无障碍设施,提升无障碍设施的可达及可用性,令无障碍设施真正用得到。

A. 增加无障碍设施的可达性

方向一:强化设施配套

●          建议1.1:运输署和路政署主动与港铁规划加建连接地面与港铁车站大堂升降机的可行位置方案。

●          建议1.2:港铁增设无障碍车辆接驳服务或增加现有服务水平,并加强宣传。

●          建议1.3:运输署及路政署计划在繁忙或大型的港铁车站升降机地面出口旁增设地图指示版,方便有需要社群检阅。

●          建议1.4:港铁加快更换车站的旧式升降机为现代化升降机。

B. 增加无障碍设施的可用性

方向二:改善设计

●          建议2.1:港铁积极研究将升降机前地面标示统一改为左右排队的分开标示。

●          建议2.2:港铁统一为各车站月台加设前往升降机的地面指示。

方向三:投放人手支援

●          建议3.1:港铁在繁忙时间安排职员专责于升降机前协助指示有需要人士优先使用升降机,以及提供其他可行支援。

●          建议3.2:港铁在繁忙时间安排职员于选定车站的多层升降机不同楼层当值,为特别在升降机中层难以进入的有需要人士提供「留位」安排。

●          建议3.3:加强车务运作职员 (特别是新入职职员) 有关有需要社群出行支援的培训。

方向四:加强公众教育

●          建议4.1:港铁积极引入标语设计,提醒让有需要乘客优先使用升降机。

●          建议4.2:举办社区无障碍体验及比赛,例如「无障行者2023」活动,让大众增加对残疾社群生活情况的认识及理解。

香港复康会
于1959年成立,是本港历史最悠久以复康为主题的慈善团体。香港复康会致力推动残疾人士的复康工作,随着人口老化及慢性病的普及,我们的服务已扩展至长期病患者的复康、长者的持续照顾,以及基层医疗。在2021至2022年,香港复康会在香港及内地有逾30个服务点,服务人次超过130万,当中亦包括超过90万的无障碍运输服务的载客人次,另为超过4万名长期病患者提供社区复康、职业再培训及健康管理服务。

无障碍关注平台

于2018年成立,由不同残疾人士和病人自助组织组成的关注组,长期关注无障碍社区议题。
宗旨:

        • 政策层面:连结自助组织力量,透过平台发声,向相关持份者交流意见
        • 组织层面:整理无障碍资讯和经验,支援各组织内相关关注组的发展

平台组织成员:迎风群傲社、香港小脑萎缩症协会、香港肌健协会、香港柏金逊症会、新健社

图一:(参考数据) 各车站中到达指定目的地的所需时间差距

图二:(数据参考) 各指定车站有需要人士(轮椅出行和行动不便人士)使用升降机所需时间范围及中位数 (健全人士使用扶手电梯时间作参考)

图三至八:进行升降机体验时的相片 (如需更多可查询)

持手杖行动不便人士等待进入何文田站底层的升降机

何文田站月台中层健全人士及轮椅出行人士等待乘搭升降机

不同的有需要人士等待油麻地站月台升降机

通往铜锣湾时代广场的斜道需时找寻

体验者尝试询问路人如何前往康怡广场

在蓝田D出口没有升降机下,经汇景花园商场载货升降机和停车场到蓝田D出口已是较快捷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