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構簡介

2008年汶川地震後,香港復康會積極參與災後復康工作,在香港特區政府 “支持四川地震災區重建工作信託基金” 的資助下,與四川大學華西醫院合作,成立「四川地震災區社區康復資源中心」,並於各地震災區設立社區康復網路點,推展社區康復服務。現時,香港復康會仍堅守在當地的工作,而且服務對象由地震傷患擴展至當地殘疾人士及慢性病患者。

為配合本地化的發展方針及推動當地社區復康服務發展,四川揚康殘疾人康復技術培訓指導中心在香港復康會的大力推動與支持下於2013年5月正式註冊成立為民辦非企業單位,業務主管單位為四川省殘疾人聯合會,並為香港復康會指定項目執行機構,業務範圍包括﹕社區康復技術培訓指導、康復技術諮詢、康復技術專業人員培訓指導服務對象培訓指導。主要項目方向:社區康復服務發展、基層康復中心服務規劃、康復項目第三方評估、康復專業技術培訓。

    • 願景:共建互助關愛、平等參與、無障礙社會
    • 使命:利用各方資源建立社區康復平台,促進殘疾人及慢性病患者平等參與社區發展
    • 價值:尊重、合作、分享、共融、賦能

業務介紹

四川揚康通過10年的發展歷程,建立一支具有專業服務精神的團隊,專業涵蓋康復醫學、康復治療和社會工作,團隊專職和兼職人員在15人左右,其中高級職稱4人,碩士及以上學歷5人。

工作範疇

1、社區康復服務發展

四川揚康在四川省內不同區域開展社區康復服務項目,以南部縣、青白江區為主要落腳點,通過以家庭醫生簽約服務為推手的策略,培訓縣、鄉鎮、村(社區)三級服務體系的從業人員,全方位的推動家庭醫生簽約服務落實。

互助小組

2、基層殘聯康復中心服務規劃

四川揚康近年來深入遂寧市、達州市、青白江區、南部縣、西充縣、夾江縣、蒼溪縣等20多個區市縣的殘疾人康復中心,通過實地調研協助殘聯制定適合本地發展的康復中心服務規劃,協助殘聯招引康復機構並制定響應的服務考評標準,助力殘聯康復中心發展。

3、康復項目第三方機構

四川揚康隨業務指導單位自2015年開展腦癱康復項目績效評價,通過幾年的經驗累積,逐漸開展以殘疾兒童康復項目為主的第三方康復項目評估工作。先後與達州、自貢、瀘州、宜賓、遂寧等10多個市殘聯簽署合作協議,全方位的監管康復定點機構在執行殘疾兒童康復項目情況。通過信息化技術手段在項目資金使用、康復質量控制、滿意度等多個維度監管康復機構。

近年來四川揚康年均入戶殘疾人家庭約2000戶,主要提供殘疾人居家無障礙改造、輔助器具適配的評估服務。先後在眉山市、南部縣和中江縣等多個縣區開展評估工作,通過專業化的服務方案制定明確殘疾人需求,做到精準評估和精準落實。

學員培訓

4、康復專業技術培訓

四川揚康多年來先後參加或承接中殘聯、四川省殘聯、德陽市殘聯等多層級殘聯單位的康復技術培訓班。主要內容包括腦癱康復、智力障礙康復、家庭醫生簽約實用技術、社區康復等多個專題,通過“培訓培訓者”的理念開展業務培訓。四川揚康也曾在四川組織開展包括世界衛生組織輪椅課程、神經粗通技術、神經發育技術、動態關節鬆動技術等一批國際認證的專業康復治療技術培訓。

截止2023年底,四川揚康在四川累計培訓場次超過100場,受益的專業技術人員超過6000人。

治療師

  • 紅梅負責的家長講座及小組課堂

  • 紅梅負責的家長講座及小組課堂

  • 紅梅與一位自閉症孩子上個別課堂

    Hong-mei provides individual training for a child with ASD

兒童復康治療師周紅梅

 2008年我因汶川大地震不幸失去左小腿後,與復康治療結緣,走上了成為復康治療師的路。2018年大學畢業後,我加入了四川揚康殘疾人康復技術培訓指導中心,服務患有自閉症的兒童。

最初接觸自閉症兒童時,我因不懂得與自閉症兒童及其家長相處,感到十分迷茫,幸得香港復康會治療師督導以及四川揚康同事的幫助,讓我學習和成長。4年過去,雖然過程中磕磕絆絆,但也積累了一定經驗。

最令我印象深刻的個案是一位我從入職時服務至今的自閉症男孩。男孩初來中心時僅兩歲多,在情緒及行為表現均有嚴重問題,喜歡躺地和撞擊頭部,無法與人正常互動,他的媽媽亦因此累積很多負面情緒。經過4年的復康訓練,他改善了控制情緒的能力,可與人有基本的溝通及互動,也能參與小組活動。他的改變,印證自己專業上的進步。

能夠堅持自己想做的事是幸福的,希望未來繼續可以用自己的專業去服務更多孩子及家庭。

刊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