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我当初选择继续『收埋』自己,就没有今天的自己。」能行出第一步,有得着的会是自己。 2010年荣获最杰出脑痫症人士的62岁李应仪,以往很害怕让人知道自己的病,现在她能够将患病经历转化为真人图书馆的故事。
「我妈妈常说不要让人知道自己的病。现在我怕什么,只要开心就可以!」已退休的幼稚园老师Mabel在3岁时已经被诊断出脑痫症,成长的过程频繁见医生,靠着药物控制病情。每次在街上发作,Mabel都会很无助,即使心有预感,但却不能避免事情发生。她仍然印象深刻有次「突然跌倒在地抽搐,一两分钟后苏醒过来,看到身边很多人围着自己却不帮到我。回到家,我躲在被窝里不断哭不断哭。」在家中,她也曾经数次因此受伤,需要到医院接受治疗。
成长的过程,Mabel由害怕,慢慢学懂捉紧机遇。一直以来,她也是在父亲公司工作,偶然看到幼稚园老师招聘,便鼓起勇气应征做半职,后来被校长欣赏转为全职,一做就是二十多年。对于复康机会,她也是如此懂得把握。 1994年,Mabel在医院看到香港复康会的讲座海报,便参加了那次活动,渐渐对自己的疾病认识多了,也学懂如何与此共存。能够控制到病情后,Mabel积极进修幼儿教育和不同电脑课程,也参与不少义工活动,希望透过活动帮助其他病友,并于1997年成立协痫会。
义工服务一做就做到如今,Mabel作为今届香港协痫会主席,工作包含处理会务、筹备会员大会、圣诞、中秋、讲座、日营、宿营不等。 「我的社交层面广阔了很多,认识到家属、病友、社工、本会职员、会员,能够与他们建立深入的关系。很多事情家人不能感受到,但病友们作为同路人,可以互相感受到。」这也是Mabel一直坚持做义工的原因。即使已经退休,她仍然希望能回馈社会。
「如果不是认识到香港复康会,如果不是看到医院的复康会讲座海报,就没有今天的我。」Mabel认为最大的改变,是在她踏出自己的第一步后,信心增多了,人也更正面了。 「是不开心,是伤痕累累,但我都向前行。」这刻的她,只想传递希望。她能够做到并走得过,她也相信其他人同样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