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康故事

從中風到踏上馬拉松賽道
2015年,當時只有33歲的蔡建成 (阿成) 與其他香港青年人無異,為著自己的事業奮鬥。可惜事與願違,任職教師的阿成有一天突然在學校中風,導致半邊身癱瘓。正值當打之年的他還有很多想要成就的事,隨即展開他的復康旅程。
在迷霧中找到曙光
建成最初在醫院時可謂吃盡苦頭,一開始就染上手足口病,口腔痛得連吞口水都不敢吞。病癒後每天都進行軍訓般的復康治療,甚至連水都不能喝一口。除了感到疼痛和疲累,阿成更被「無助」和「沮喪」的迷霧籠罩著,令他多次落淚。
後來阿成接觸到香港復康會,治療師評估了他的身體狀況後,為他設計適切的復康練習及制定目標,透過著重社區生活技巧訓練,幫助他盡快重投社區生活。在復康會的協助下,建成的活動能力大有改善,由最初要依賴復康巴士出門,到現在已經能憑雙腿走路到復康會,阿成更謂,與本會治療師的互動交流為他帶來安全感,讓他更有自信面對中風所帶來的各種困難。
衝破肢體障礙 成就無限可能
在復康會全力支援下,阿成在中風後一年後已經重返校園繼續擔任老師,他更向難度挑戰,參加馬拉松十公里賽事。此外,阿成在大學時已經立志要成為一位學者,未來他打算遠赴台灣修讀博士課程,誓要為他的「奇遇」人生寫下新一頁。
助年輕中風者重拾人生
若陳韋華不拿拐杖,您很難察覺她與其他三十多歲的事業型女性外形有何分別。可是,她曾不幸中風,在醫院躺了 50 多天,與鬼門關擦身而過。
韋華受惠於香港復康會的先導復康計劃,獲資助參加密集式治療。她信賴本會,因為她相信本會對抓緊中風黃金復康期的執著,以及本會的專業和科技器材都能使她的訓練達至最大成效。在物理治療師及社工眼裏,她勤奮積極,由起初坐着輪椅接受治療,很快就不用依賴輪椅,並使用天花吊機等輔助器材,增強手腳的靈活度,使她的復康進程進步神速。
使用專門為中風者而設的密集式訓練後,韋華笑言已康復九成,不用坐輪椅,又能逛街市、坐公共交通工具,甚至打拳和去旅行,更在患病後七個月重投職場,自力更生,過著跟普通人無異的生活。事實上,她這個復康速度,幾個月內便可重投社會,對社會再作貢獻,反映了相關服務帶來的社會效能。
韋華寄語:「中風患者往往都感到自卑,希望他們也為正向目標努力,得到幫助並不等如別人的施捨,而是在漫長和失意的時候,有人輕輕扶你一把走過低谷並完成餘下的人生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