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康故事

从中风到踏上马拉松赛道
2015年,当时只有33岁的蔡建成 (阿成) 与其他香港青年人无异,为着自己的事业奋斗。可惜事与愿违,任职教师的阿成有一天突然在学校中风,导致半边身瘫痪。正值当打之年的他还有很多想要成就的事,随即展开他的复康旅程。
在迷雾中找到曙光
建成最初在医院时可谓吃尽苦头,一开始就染上手足口病,口腔痛得连吞口水都不敢吞。病愈后每天都进行军训般的复康治疗,甚至连水都不能喝一口。除了感到疼痛和疲累,阿成更被「无助」和「沮丧」的迷雾笼罩着,令他多次落泪。
后来阿成接触到香港复康会,治疗师评估了他的身体状况后,为他设计适切的复康练习及制定目标,透过着重社区生活技巧训练,帮助他尽快重投社区生活。在复康会的协助下,建成的活动能力大有改善,由最初要依赖复康巴士出门,到现在已经能凭双腿走路到复康会,阿成更谓,与本会治疗师的互动交流为他带来安全感,让他更有自信面对中风所带来的各种困难。
冲破肢体障碍 成就无限可能
在复康会全力支援下,阿成在中风后一年后已经重返校园继续担任老师,他更向难度挑战,参加马拉松十公里赛事。此外,阿成在大学时已经立志要成为一位学者,未来他打算远赴台湾修读博士课程,誓要为他的「奇遇」人生写下新一页。
助年轻中风者重拾人生
若陈韦华不拿拐杖,您很难察觉她与其他三十多岁的事业型女性外形有何分别。可是,她曾不幸中风,在医院躺了 50 多天,与鬼门关擦身而过。
韦华受惠于香港复康会的先导复康计划,获资助参加密集式治疗。她信赖本会,因为她相信本会对抓紧中风黄金复康期的执着,以及本会的专业和科技器材都能使她的训练达至最大成效。在物理治疗师及社工眼里,她勤奋积极,由起初坐着轮椅接受治疗,很快就不用依赖轮椅,并使用天花吊机等辅助器材,增强手脚的灵活度,使她的复康进程进步神速。
使用专门为中风者而设的密集式训练后,韦华笑言已康复九成,不用坐轮椅,又能逛街市、坐公共交通工具,甚至打拳和去旅行,更在患病后七个月重投职场,自力更生,过着跟普通人无异的生活。事实上,她这个复康速度,几个月内便可重投社会,对社会再作贡献,反映了相关服务带来的社会效能。
韦华寄语:「中风患者往往都感到自卑,希望他们也为正向目标努力,得到帮助并不等如别人的施舍,而是在漫长和失意的时候,有人轻轻扶你一把走过低谷并完成余下的人生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