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风病人静观情绪变化 确立家人最重要
大雄现年64岁,约十一年前中风,左边身一度瘫痪,初时须坐轮椅,他坚持每日做复康运动,活动能力逐渐恢复,现时可用一般拐杖及自理生活。大雄从没因病而怨天尤人,他提早退休后搬回老家,与妈妈、弟弟同住,平日积极参加义工活动。大雄指报读课程主要想改善和妈妈的关系,「平日妈妈负责煮饭,要迁就我饮食清淡。病愈初期我较紧张,又可能因为中风影响脾气,有时忍不住反映食物太咸。老人家顾面子,觉得我每事批评,二人常为小事吵架。」
课堂上,社工讲解脑袋运作方式,利用静观让参加者观察念头和情绪的来去。 「第一堂社工讲解人的脑袋大多时『自动波』运作,没有经过深思熟虑,如呼吸、行路等,但生活上并不能全靠『自动波』,否则会太冲动。」大雄尤其记得第三堂的静观练习,令他体验到平静。 「社工带领我们专注呼吸,我心境即时平静下来。我学会要『停一停,谂一谂』,脑海闪过的字句不要一下子就说出来。以前和家人为生活琐事吵架,想到什么就大骂出口,好激烈。现在和家人争执少了,就算吵架都会马上醒觉煞停,自己走开一会,让大家冷静。」
「珍惜家人、活在当下」是大雄在课堂上重新确立生命重视的事情。 「家人对我来说最重要,妈妈已80岁,有时就是听不进意见,那就接纳包容她,不再为小事吵架烦恼,伤及感情。」
试新事物如开窍 中风也可掷飞镖
长期病患者或复康人士的忧虑比一般人多,大雄亦不例外,打风落雨也叫他担心。 「我外出要用拐杖,下雨的话要撑伞,我担心应付不来。」大雄在课堂上学会一招「别管它」,非常有效。 「原来念头会突然飘出,有时还会『谂衰嘢』令自己担心,只要『别管它』,念头待会便消失,很有趣。我也很好运,每次去做义工天气也不太坏,其实根本不用如此担心。」
「有一堂的功课是跟陌生人聊天,有日我行过海边见有人钓鱼,就跟他『吹水』。」中风复康者大雄笑说,ACT课鼓励走出comfort zone,令大雄发掘了新兴趣掷飞镖。 「社工叫我们跟陌生人聊天、走不同的路回家、去面包店买不同的面包。有日去经常帮衬的面包店,才发现店内的面包款式非常多,怎么我从来只买固定的两三款?现在试试这个又试试那个,我好像开窍似的!以前我性格保守内向,觉得人生好闷。原来只要愿意尝试,生活的情趣可多。」课程后,大雄发掘到新嗜好,「我喜欢摄影、踏单车,但中风后我提不起大相机,便改为电话拍摄,踏不到单车,我就开始掷飞镖,一样可以。」